第340章 一代良相赵文子(2/4)
等。
这个时期的晋国和楚国相比,我们总能发现,楚国貌似处处占上风,但列国诸侯们最终总是对晋国心服口服。
有错即改,是赵武的一个显着优点。而且,赵武往往能做到不但有错即改,还不文过饰非,不断鞭笞自己。
史料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晋国大夫、中军尉张孟去拜访赵武。张孟到赵府时,赵武正在忙着修建赵府。
张孟看到工匠正在打磨房椽,叹了口气,转身就走。张孟是晋国有名的贤大夫,赵武对他一直很尊重。
赵武后来听说张孟来了又走了,心想张孟肯定哪里对自己有意见了,非常着急,于是便放下手头的事,亲自驾车去张孟家。
赵武对张孟施了一礼,道:“您来了我家,不发一言就走了,这肯定是我有哪里做得不对了,请您一定要告诉我。”
张孟这才道:“是啊,我是看到元帅您修建府邸不合礼仪,才心生不悦。天子的宫殿,砍削房椽后,先要粗磨,然后再用密纹石细磨。
诸侯宫室的房椽可以粗磨,但不能细磨;大夫府第的房椽可以砍削,但不能磨;士的房子只要砍掉椽头就可以了。
元帅呐,备物得其所宜,这是义;遵从尊卑等级,这是礼。现在您显贵而却忘义,富有却忘礼。忘义却礼,这是祸患之源啊。”
赵武听后对张孟深施一礼,谢道:“没有您的教诲,我差点犯大错了。”
赵武回后,立即命令停止磨光房椽,只要砍削即可。
那对已经磨过的房椽怎么办?
有工匠建议,把它们全部砍掉。
赵武摆摆手道:“不必这样。让磨过的也用上,我就是要让后人看到,这座府第有两种房椽。
看到那些砍削的,便想起这是仁义之士而为;看到那些打磨过的,是丧失仁义之心的人所为。”
赵武自公元前548年担任中军将,到公元前541年去世,仅仅是八年时间,他就促成了世界和平,所以史料关于赵武对外用兵便鲜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