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晋国责郑铸刑鼎(2/4)
愿搞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刑律处置。
子产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他认为老百姓之所以会犯法,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的!
有法而不公布,是社会治安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既然原因出在老百姓不知法上,那便让老百姓知法吧。
子产在引导百姓遵守礼仪的同时,专门制订了刑法,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属于犯罪,以及犯了罪后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为了让百姓知法,郑国于公元前536年将这些刑法规定都铸在一个大鼎上,并将大鼎安置在都城宫廷大门前,人人可以见到!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因为,几乎每个还活在这个春秋江湖的列国诸侯都知道了,郑国的子产将刑法铸在鼎上,从而老百姓都知道了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
老百姓拍手称快,但贵族们呢?
嘿嘿,几乎全世界的列国诸侯以及贵族们都对郑国严重不满:你郑国怎么搞的?这不是胡搞么?这严重破坏了一直以来的法不公诸于百姓的规矩,是赤裸裸的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贵族们看来,贵族违法与庶民百姓违法当然是不一样的,贵族与平民天生不可能平等!
晋平公终于有了一次机会,一次可以代表全世界最广大贵族阶级利益来展示一下自己这个春秋列国诸侯之长威风的机会了!
晋平公决心教训教训郑国。
而且,令他尤为兴奋的是,这一次连太傅羊舌肹也全力拥护他。
羊舌肹也反对子产铸刑鼎?他俩不是互相欣赏好朋友吗?
对,就是那个动不动便劝谏晋平公的太傅羊舌肹。而且,晋国的羊舌肹确实与郑国的子产是跨越国界的好朋友。
但羊舌肹这一次对郑国人的铸刑鼎是发自内心的不支持,对自己的好朋友、郑国执政大夫子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晋平公把教训郑国的任务交给羊舌肹,羊舌肹欣然领命,他写了一封信去责备子产:
“一直以来,我视您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