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399章 赵鞅铸作铁刑鼎(2)(2/4)

第399章 赵鞅铸作铁刑鼎(2)(2/4)

国、西方的秦国都可能击败晋国!



    至少这个时候的赵鞅,他没有想到今后会出现什么三家分晋,他还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一个为自己赵氏家族的前途命运勇敢负起责任的赵氏子弟。



    正如范鞅所料,晋国铸铁刑鼎,连当时在春秋学术界已经声名鹊起的鲁国人孔丘怒了。



    孔丘是真正的发怒,是出离愤怒的那种级别的愤怒:“哼,你们晋国这样胡来,那是要灭国的节奏!”



    在孔丘看来,把本应由贵族阶级掌握的刑法公布于众,那不是进步,而是退步,是失去法度的表现。



    法度是什么,就是遵守开国之君定下来的规矩,以此作为统治百姓的准则。公卿大夫们的职责,就是维护这种规矩。



    只有百姓不懂法,才会畏惧统治者,才会敬畏统治者,国家才会安定。这就是贵贱有别,这是法度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所以孔丘会大力倡导克己复礼,希望整个春秋社会重新回到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那个社会,一切以礼来维持社会。



    礼,才是根本性的东西。只有遵守了礼,上就不会压下,下就不会犯上。贵族之间没有纠纷,国家之间没有战争!



    也正因为如此,孔丘这位饱学之士空有一身治国理政的本事,但没人想要用他。



    鲁国都已经重用过他一段时期,但后来他还是得不到鲁国统治阶级的肯定。



    因为他把治国理政的实践浪漫主义化了,在百姓为了生存、贵族为了权力、国家为了扩张的春秋后期,他的理念太不现实了。



    最讲周礼的鲁国,是无法在战国时代存活的,连周礼之集大成者的大周王朝,也无法在战国时代存活!



    战国,马上就要开启了。死守着礼制再不改革,再不以法治国,那势必要湮灭于历史尘埃!



    但是,在那个时代,公布法律,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晋国贤大夫、那位前面我们刚讲过的太史官蔡墨,也对晋国作出的这个决策深感失望。



    蔡墨是一位立场非常明确的史官,他讨厌范鞅、中行寅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