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满朝承圣意(1/3)
皇帝召令定国公徐光祚主持改革京卫武学,又在内阁之下成立总理军学事务处,令英国公张仑提举。
在这种时候又令在辽东赈灾,杀人杀的正过瘾的协理学士夏言回京。有传言皇帝有意让夏言去帮一帮定国公。
本来群臣还无感这小小的京卫武学,如今倒成了日常谈论的焦点了。
于是有心者本着少一事不如多一事,为了刷一刷存在感纷纷上书建言建策为皇帝改革京卫武学的添砖加瓦。
于是有科道言:“正德元年,兵部议覆南京监察御史李熙等所言四事中公、侯、伯以下应袭子孙,送武学三年,无成者递降其爵,有碍成法,惟试而不中者,虽听其袭,而减其禄赐之半。今复改武学,乞从李熙等所言公、侯、伯以下应袭子孙,送武学三年,无成者递降其爵。”
当时兵部尚书是谁呢?刘大夏。
御史简霄也言:“有成法,掌京卫武学事乃国子监助教,今改武学,定国公掌京卫武学事乃特例,又有教授乃儒生,于军旅事生疏,乞令兵部侍郎或掌印官兼掌武学事,又或于五军都督府府则佥事以上官掌武学事,征召闲住武将及武举中科者,有理论娴熟、武艺熟练者担任师范。”
疏入,皆留中不发。
很明显,这把火烧起来了之后,朱厚照觉着大臣们有些太兴奋了。之所以留中不发,就是为了降降温,同时也是在等等看看还会不会有好的建议来。
就在君臣相互试探时,地方奏报,盗起淮安之洪泽,转掠泗州境中,官军逐捕不获的消息被群臣得知。
于是简霄又言:“盗起淮安之洪泽,乃军官用兵不当,致使逐捕不获转掠泗州境中,今改武学,事当从之。”
仍是留中不报。
简霄明显不甘心,于是又上一本:“国家设武学、开武举,盖欲储将才于平日,备干城于未萌。臣窃观国朝武举之制,肇自洪武,历世损益,至正德年间已具规模;然京卫武学作为储才根本,近年渐有弛废,与武举取士之制未能尽合,致人才难出,军备待兴。谨稽往制、酌时宜,将武学改革与武举条格事并举,择优选才,如文科般。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