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胎息,禅语(2/5)
失觉知也。
胎者元其神,息者住其心,自心性也。
修行者达到境界,能住息而不生心念,止念。了断想入非非,坐忘入得胎息。
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念在于息,念头即住,自得神气归根矣。返还本源,摒弃后天欲念,达到无欲、无念,忘记呼吸,但不是不呼吸了。
庄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踵者,根也。迷雾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加理解。有人认为,至人之息以踵,就以为是用脚后跟呼吸,强加意念去想脚后跟的呼吸方法;有的意念肚脐呼吸、皮肤呼吸,错误的认为胎息境界是不用口鼻呼吸。想方设法断了自然口鼻呼吸,于是开始强行训练闭气法,喜求达到最高境界,妄想达到胎息,憋的脸红眼鼓、眼冒金星、头眩晕、心发嗔、杂心贪圣;急求闭气,盲而行之,自害而不知。因此,希望迷雾修炼胎息者能够醒悟。
为师我最初所讲,先逆后顺之理论,先逆的就是无常规律下的自己,从其中出来,从而看到自身之业力规律。
出来后再利用这个规律,顺自然之道而行。就是真正的修天之道。
一切妙法本归自然,无一是刻意去寻。
众生虽然一直都在修行,也一直都在修道,但道有很多种,绘画之道,音律之道,茶道,香道,很多东西都叫道。
但其本质却都是在模仿自然之道,以达道让人更能松弛身心,放松自己,从而做到与道同频的目的。
放的谁的松呀?身心的松啊。
为啥要放松身心呢?因为放松身心最自然舒适啊,身心绝对的放松,能契合道的规律。
你看到一部美好的画卷,倾听美好的旋律,品尝美好的味道,轻闻舒适的气味,是为了让心灵松弛下来用的。
但很多人都弄反了,贪恋很多很多东西,以至于越贪欲望越重,自己还不知道。
也就是很多人总以为的自己;我挺好的啊,我没咋滴啊,我也是这样好的啊。看见什么一张嘴就是;诶,我跟你一样的诶,诶我也那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