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秦勋的推举(2/3)
来了山阳郡官府支持交易的公文,每人手里的甘蔗至少都有两万斤。存货最多的一位,是西秦独孤家名下的商人,独孤业,手头有四十万斤甘蔗急于抛售。毫无疑问,沛郡对他们而言是难得的商机!原本,这些甘蔗大部分是要烂在地里的。毕竟本国京城富人们的需求已经饱和,他们又必须维持甘蔗明年的高价,不可能降价出售。拓跋澄一发通告,这群甘蔗商便争先恐后赶往沛郡,抢在其他人之前,能卖多少是多少!梁萧亲自设宴接待了这群甘蔗商,并派人去检查甘蔗质量。甘蔗商们对梁萧的热情相当满意,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一个个开怀畅饮。觥筹交错间,这笔交易算是大致敲定了。只要质量合格,所有甘蔗,沛郡照单全收!这倒不是梁萧托大。其实制糖的工艺并不算复杂,工人学习也不难。钟离家的工坊已经提前为梁萧批量赶制了大量的制糖工具,足够三百名工人使用。三百名工人的工钱,奖励金,伙食,平均下来每个月支出二三百两银子,一年下来最多花费三千六百两银子,目前可以接受。成本的大头,还是在甘蔗,柴火,以及更贵的“骨炭”。梁萧入主沛郡之后,还会定期供应将士们肉食,本地百姓偶尔也有吃肉,就要宰杀牲畜,留下大量的兽骨。他已经提前派人收集全郡的兽骨,烧制成骨炭之后,配合黄泥水,脱色效果更佳。低价书籍,短期内的价值主要在于政治价值,比如用来收买拓跋澄,交换山阳郡的物资,简单粗暴。沛郡要想长期创收,团结本地军民,换取外界资源,暂时离不开白糖。白糖的价值更加全面,相当暴利,等名声打响之后,一样可以用来收买拓跋澄。但打响白糖的名声需要时间,必须等西秦和江南甚至匈奴的富人们争相求购白糖,这么一来一回,至少也需要一个月,急不得。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那位“谢公子”提前给了他一笔钱,可以缓解沛郡收购军器制作材料的燃眉之急,并收买王腾,劝武帝支持沛郡在江南各地征兵。甘蔗商们回客栈休息之后,梁萧回到院子里,陪钟离晚雪计算财报。钟离晚雪敲着算盘,笑靥如花。制糖工人经过最近的练习之后,已经可以稳定产出成色不错的糖。除了梁萧名下产业需要数百名工人,沛郡的百姓可以砍柴卖炭,参加屯田和筑城……如今沛郡不缺工作岗位,百姓只要不懒,哪怕是从外面迁移过来的流民,也都能找到活计。如此,也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