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家常(1/3)
萧浔在清极院用罢午膳,便起驾返回养心殿批阅奏折。谢知意送他至院门,目送銮驾远去,转身回到内室,提笔开始写家信。
她指尖悬在宣纸上方,眸光微凝,这封信,萧浔必定会过目。
沉吟片刻,笔锋落纸:“兄长近来安好?夏国冬日风烈,白日虽日照充足,夜来却寒气浸骨。理事之余,切记睡前烫脚暖身,莫要为琐事过度劳神。小妹在大虞一切安好,陛下待小妹十分宽厚,衣食用度皆无短缺,宫中诸事也多有照拂,兄长不必挂怀。”
笔锋一转继续写道:“舅舅舅母年事渐高,兄长得闲时,不妨多去府中坐坐。前几日芒种,御膳房做了杏仁酥,倒让小妹想起舅母也爱食这类糕点。兄长去看舅母时,可往东门大街那家‘馥香斋’买些带去,想来舅母会欢喜。”
写到此处,她抬眼望向案几旁那盆兰草,眸光柔了几分:“小妹在王都宫中的那片柳兰,冬日需盖上草席御寒。去年离京前,我特意叮嘱过花匠照拂。今年便劳烦兄长命人多加照料。那是母后生前亲手栽种的,枝叶间总像还留着母后的气息。若能安然过冬,来年开春抽出新枝,也算是我们做儿女的,留着这一份念想。”
末了,她落笔愈发郑重:“兄长身为夏国世子,婚事关乎国本。若遇合心意的女子,且能两情相悦,便早些定夺为好。只是俞氏一族若有举荐,还望兄长审慎斟酌,莫要违了自己本心。”
通篇写完,她逐字逐句细审。
看似皆是家长里短的琐碎,字缝里却藏着兄妹间心照不宣的牵连。
取过印泥,在落款处盖下私印,将信纸仔细折好,装入素色信封,但并未封口,只唤来李成福:“送去养心殿,交与刘公公。”
正如谢知意所料,萧浔见信封未封,便知她坦荡用意。
取信细读,通篇不见半句表忠心的话,也无只言片语叮嘱谢赜对大虞俯首帖耳,更未提及两国邦交,尽是兄妹间的温言絮语:从冬夜御寒的法子,到给舅母买糕点的铺子,再到那片需盖草席的柳兰,就连提及婚事,也只说“莫要违了自己本心”。
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之中,这般纯粹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