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大唐协律郎> 0215 十三人中最年少(2/5)

0215 十三人中最年少(2/5)

他们的眼神中不免更加惊奇。

    人总是对岁月悠久、且饱含着时代气息的事物深感兴趣,这会儿绕着这两株椒树打转,已经有人忍不住摇头晃脑的吟咏诵之。

    张岱见状也是一乐,如果这些人当中谁能作出什么流传甚广的名篇出来,倒是给他家花椒打广告了,看来还是得多招他们来聚会啊!

    众人兴致来了也不入堂,索性便在这花椒树下席地而坐。张岱见状便着员取来毡帐筵席布置起来,又把酒菜挪进帐中来,一边饮酒一边闲聊起来,所聊的话题当然还是刚刚过去不久的省试。

    今次省试一波三折,到最后只取十三人,乃是开元以来进士及第最少的一年。

    及第的十三人,除了张岱这个状元之外,王昌龄、常建两个名传后世的著名诗人也在其列,而且王昌龄还是以仅次于张岱的第二人及第,据说宰相杜暹对其很是欣赏。

    接下来便是李嶷、杜頠这东西两监的案首,考官们再怎么任性,也没敢质疑国子监的教育成果。其他几人,有太原郭氏的郭邕、弘农杨氏的杨谏、河东薛氏的薛翊等等。

    不过唐人所言郡望也就听听而已,张岱还是范阳张氏呢,但其实祖上就是河东迁来洛阳的老土著,只不过说着好听而已,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谱系传承。

    十三人当中,张岱年龄最小,虚岁才只十六岁而已。其次便是薛翊,今年才十九岁,虽然是以第十三人及第,是本届的孙山,但考虑到今届难度相较往年要大得多,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神童了。

    剩下这些个,基本上都是二十出头,甚至还有三四十岁的。而除了王昌龄与常建因诗而著称之外,其他人基本上也都是寂寂无名。

    其实这也很正常,唐代科举本来就不是仕进的主流方式,每年凭此踏入仕途的不过二三十人而已,官场本来就是越往上路越窄,若再叠加上其他的因素,最终能够成材的数量则就更少了。

    哪怕中晚唐宰执多进士出身,但也都是历经了各种磨练与淘汰才能脱颖而出。至于那些被淘汰掉的,也未必就是才力不济,时运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讲过一些琐碎闲事后,张岱便讲起了今次邀集众人的目的之一:“关试之前,某等新科进士尚需谒师过堂。但今座主严员外仍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