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都市言情>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80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1/11)

第180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1/11)

    素胎半干,鼻孔里萦绕着淡淡的泥腥。腕骨微绷,如蓄势的弓弦。

    “沙沙……沙沙……”

    随着轻响,铜头刀泛起幽光,在泥胎上推出一道道游丝般的孤线。

    林思成很是随意,没有什么底图,更没有什么构思,拿起刀就划。如稚子涂鸦,信手而挥。

    但勾靳出的线条却无比的工整。

    半干的泥屑“簌簌”掉落,瓷胚上的图案渐渐成形:一瓣、两瓣、三瓣……花开富贵,锦绣牡丹!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只看这一手刻工,比央美毕业,专业美工出身的王虹怎么样?

    关键是分毫不差:跟尺子量过的一样:前后四组图案,每一瓣花叶都是一般大小,每一根花茎都是一般粗细,一般深浅。

    而且,还这么眼熟?

    几个雕胚师怔了怔,慢慢回过头,盯着一墙之隔的试烧车间:这不就是他们刻了快三天,刚刚才送进电窑的缠枝牡丹纹梅瓶?

    就算是拿电脑复制,拿激光扫瞄,也就这个水准了吧?

    而他们当时勾了多久?

    半天的半天。

    林思成用时多久?

    看这个速度,估计连半小时都用不到……

    刘东放下茶杯,脸色一点一点的阴了下来。王虹一脸新奇,眼睛扑棱扑棱。

    时而看看林思成的脸,时而看看他手中的刻刀,时而看看瓷胎:深藏若虚,扮猪吃虎?

    看走眼了……

    诧异间,四幅缠枝牡丹已然成形,瓶肩与底部的蕉叶纹更快,用时不到五分钟。

    林思成指间夹刀,又转了转底盘:“国画的双勾法,一为勾,二为填,既线间填墨……但应用到雕刻中,却要反其道而行,既剔:剔除地子,独留纹饰轮阔……”

    “这种技法源自东汉时就开始雕胎的越窑(浙江),之后越窑技术北流,才有了河北的邢窑,陕西的耀州窑,以及继承自邢窑的定窑……所以,定窑的线刻刀、越窑的深剔刻,以及耀州窑的双刀法,其实一脉相承……”

    “咱们先用定窑的线刻刀……这种刀法的成因过程相对复杂,缺限也很大:初胎极厚,用刀极深……先刻成高浮雕,然后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