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春秋之尾,不卸甲(2/3)
迫感,慢条斯理将剔骨剑收回紫蟒大袖中,平静回了一句:“杀不杀的死不重要,重要的是敢去死。若有必要,我这副残缺之躯也是愿意拆骨剥皮为老夫子搭一座奈何桥的。”老夫子扯了扯嘴角,无可奈何摇头。不由得看向前方立定的年轻太子。左看右看,上打量下打量,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小子有何魅力有何手段让这些一等一的高手为他效死命的。按常理说,越是位居高位,愈是惜福惜缘惜命。福缘如水,不花心思去藏风聚水,别说福泽绵延子孙,自身都未必能保全。这年轻太子没有任何惜福心态,张狂肆意,到处惹是生非,招了数次死局竟然不想着蛰伏藏势,还敢舍弃甘州大军游历江湖。做主子的是这样,手底下人更不要命。用刀的四境,三境的宦臣,动不动就不要命,他老人家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次见这般疯狂的主仆。最后毫无头绪总结出了一句无奈话:上天操弄。……李景源梦游春秋,这次春秋大不相同,比谢道筠的春秋大梦更真实。他这次不是春秋一粟民,而是追随孔圣人的三千弟子之一。李景源大致明白了老夫子的意思,这次没有选择那般粗暴的以春秋斩春秋的解法,而是跟在孔圣人麾下听经学儒。随孔圣人周游列国见证圣人一生的颠沛流离,也见证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空前盛况。见证了孔圣人问礼道门世尊老子,说出了那句: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见过西方释门东渡而来的老僧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布道传佛的艰辛之路。时至孔圣人晚年,见证了《诗经》、《尚书》、《春秋》等儒家经典的诞生。一梦五十年,心中贤人文胆终是归了自己。孔圣人走了后,李景源不由自主的闭眼,闭眼睁眼又是一梦,时间倒转回了春秋之初。他脱了儒袍,自孔圣人那里接过的儒家经典毫无留恋的放下。披甲挎剑策马天下,再度持剑斩春秋。只是这次有所不同,春秋这片天似乎不许他成事,磨难重重又叠叠。春秋三百年,数次逐鹿,数次失败,一路筚路蓝缕之春秋之尾。李景源已是苍老一叟,穿着历经风霜的老甲,挎着没有剑鞘,破破烂烂的残剑,骑着一匹瘦骨老马孤身一人,慢悠悠来到一片绿野农田。李景源知道这匹相依为命的老马已经强弩之末,就翻身下马,松开马缰,让它跟在身后,没了一百四五十斤重的负担,这匹皮包骨头的老家伙终于缓过气。老叟牵马伴黄昏,说不出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