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李显《石淙(太子时作)》(2/4)
,表达美好祝愿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母亲(武则天)的孝顺与祝愿。诗人希望天地的祥瑞与母亲的智慧相契合,自己能长久陪伴母亲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母爱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中对亲情的重视。
----
艺术特色
1.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人文传说(如泉客、石镜),使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
2. 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霞光、云雾、泉水、山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奇幻,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3. 情感真挚: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表达了对母亲的孝顺之情,使诗歌不仅有自然之美,还有情感之真。
----
总结
《石淙(太子时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石淙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奇幻,同时表达了对母亲的孝顺与祝愿。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
唐中宗李显在太子时期创作的《石淙(太子时作)》,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将石淙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精妙融合,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亲情的珍视,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空中闪耀着独特光芒。
开篇溯源,奠定灵秀基调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诗歌开篇,诗人便以宏大的视角点明石淙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灵秀底蕴。“三阳”,在传统节气文化中,冬至后阳气渐生,正月更是三阳开泰之时,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起始,诗人将石淙与这一祥瑞的节气意象相联系,赋予石淙以自然起始与灵秀标志的独特地位,仿佛石淙是天地间灵气汇聚的原点。“二室”所指的嵩山太室与少室,自古以来便以其灵秀巍峨的身姿闻名遐迩,作为石淙周边的名山,它们为石淙的灵秀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开篇的一联,不仅精准地点明了石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