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3/4)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这两句诗为诸州刺史指明了在教育和农业方面的重要职责,宛如两把钥匙,开启了地方繁荣昌盛的大门。在教育方面,要积极鼓励百姓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定期考察他们对经史典籍的诵读和理解程度。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人才,让大唐的文化传承生生不息。在农业方面,官员们要亲自深入田间地头,鼓励百姓辛勤从事农耕蚕桑。农业乃国家经济之根本,只有农业兴旺发达,百姓才能丰衣足食,国家才能繁荣富强。这一联充分体现了唐玄宗对教育和农业的高度重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国家繁荣的坚实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尾联:德行为先,正道直行
“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此联是唐玄宗对诸州刺史在品德修养方面的谆谆告诫,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为官者,切不可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虚假声誉,因为虚假的东西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一旦被识破,便会身败名裂。而清正廉洁的品质和对职责的清醒认知,则是为官之本,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不可有丝毫懈怠。追求虚名之人,其行为往往会留下痕迹,容易被人识破;而那些坚守正道、秉持操守的官员,其高尚品德自然会在日常行事中彰显出来,赢得百姓的尊重和敬仰。这是对官员品德修养的严格要求,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
“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在司法方面,诸州刺史断案时必须依据实情,秉持公正,不可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百姓。每一个案件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慎之又慎。教化民众要有固定的方法和准则,并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朝令夕改。通过持续的教化,引导百姓向善,提升社会的道德风尚。同时,要心怀慈悲,体恤孤寡老人,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安抚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对于强者,也要加以引导和管理,使其服从社会秩序,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最后,唐玄宗以饱含深情与期待的话语勉励诸州刺史。他希望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