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夜读全唐诗> 第194章 德宗《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2/4)

第194章 德宗《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2/4)

丰收的壮丽景象,世间万物的果实都已成熟,田野里麦浪翻滚,果园中硕果累累,农民们辛勤劳作一年,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百工欣所如”则展现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心满意足的状态,工匠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商人们为生意的兴隆而欢喜,这体现出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画面,彰显了德宗治下的太平盛世。



    4.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此联进一步升华情感,描绘出重阳节的欢乐氛围。这种欢乐不仅仅局限于朝堂之上,而是远播四方,遍及天涯海角。“欢心畅遐迩”生动地表现出喜悦之情的广泛传播,无论是近处的百姓,还是远方的民众,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殊俗同车书”更是寓意深刻,它表明不同风俗的地区都在大唐的统一之下,共享着文化的融合与节日的美好,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以及文化的多元共生,展现出大唐帝国的强大凝聚力和包容力。



    5.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德宗在此强调国家治理的和谐与美好。“至化自敦睦”表达了他认为国家达到良好治理的关键在于君臣之间、百姓之间的和睦相处,只有上下一心,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而重阳节这样的美好佳节,正是宴饮欢乐、增进感情的绝佳时机,适合君臣共同享受这欢乐的时光,体现了德宗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希望借此机会拉近君臣之间的距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6. 锵锵间丝竹,济济罗簪裾:镜头聚焦于宴会现场,生动地描绘出宴会上的热闹与庄重。“锵锵间丝竹”,悠扬的丝竹之声此起彼伏,萦绕在宴会大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济济罗簪裾”则展现了群臣们济济一堂的场景,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精美的簪冠,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尽显皇家宴会的庄重与威严,同时也展现出朝廷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



    7.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诗的结尾,德宗以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提醒群臣。虽然重阳节的欢乐令人陶醉,但这种欢乐不应成为沉迷享乐的理由。“此乐匪足耽”体现了德宗的清醒与理智,他深知一时的欢乐只是短暂的,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是最重要的。“此诚期永孚”表达了他希望君臣都能以真诚之心,共同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