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其他类型>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第240章 我耳背,再说一遍(2/5)

第240章 我耳背,再说一遍(2/5)

人前说来。

    现在正是要搞事情的时候,你现在这样说,不就是把脖子伸出去被人砍吗?

    徐承宗看着被拖拽下去的官员,又看着诸多冷眼看着自己的官员。

    心中苦闷。

    自己在应天府积累的好名声,这一天算是败坏完了……

    应天府的六部官员是怎么来的。

    他们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京师平调过来,虽然品级不变,待遇不变,殊荣不变,有着这三不变,让南京官僚职权稍稍大于周边各府,也能够行驶一部分的权力。

    在大明中后期的发展中,劝谏皇帝,辱骂皇帝,惹皇帝不开心,去南京做官;效率差,话还多,跟不上皇帝办事节奏,去南京做官;年老体衰,做不了高强度行政工作的,去南京做官,经常翘班名气大不服管的,去南京做官。

    这让应天府也成了“明朝公务员内卷协会下属首席养老机构。”

    若是放到了后世,对于年轻一些的官员,钱多活少离家近,提前二三十年进入退休生活,这妥妥的铁饭碗,好工作,可是在大明这个时期中,还没有出现躺平这个词,大家好不容易金榜题名,跑到了皇帝的身边,一展抱负的大好年华,却要到南京去坐衙门办公。

    即便是从北京的三品官调到南京给你升了一级,他也不会高兴。

    这已经是脱离权力中枢,以后都不会再有新的进步了。

    这也是为何,身为魏国公世子的徐俌也想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到京师捞个军职,弄点军功,在以后也能将魏国公府从应天府带出来。

    这个诱惑很大。

    即便冒着风险,徐俌也愿意做。

    在此时的南京城,权力最大的有两个人。

    南京守备、和参赞机务 (南京兵部尚书兼任)

    当然也是在中后期,南京又增设了镇守太监,比南京守备,参赞机务的实际权力还要大。

    而此时的南京兵部尚书孙原贞,现在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永乐年间的进士,历任主事,郎中,江西布政使,而后又在成化元年,组织剿匪大计。

    原贞进兵捣贼巢。俘斩贼首陶得二等,招抚三千六百余人,追还被掠男女。捷闻,玺书奖励。请奔丧。逾月,还镇。复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