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胜负早定(2/4)
人难战。谁知我带兵亲至后,关东数万兵士,竟畏我如虎,可知成就大业,又有何难呢?”
郑浑心中如何讥讽暂且不论,但考虑到如今已在一府之中,仓促难走。仍是进言说,长安正调兵遣将,想必很快就要有大兵发出。用兵贵在先机,此时正当趁八关之虚,“速平雒阳,扼断河桥”。
孰料袁术仍是不听,他回说道:“若是我此时攻占雒阳,恐怕二贼胆寒,不敢派军会战,到那时,我又当如何破关西进,收复长安呢?”言下之意,已是将长安视为囊中之物了。
郑浑听完言语,目视袁术如同非人,一时竟不能言语,谔谔再拜,而后缓出,回营便叹恨道:“狂妄无能之辈,竟生于太傅之家!天道不公!天道不公!”
袁术自然也不是毫无行动,他召集群将,令朱治率三千人,进驻昆阳,以防备刘表动作。又命桥蕤领七千人至薄县,监视曹军。而后叫麾下各将“临时制宜,静待决战”。诸将闻罢,都大为不满,但各拒本营,置酒高会。袁术则或与颍川士族宴饮,或同轻随出游颍川山川,踏青赏花,好不快哉,似乎晋阳即将南下的援军和一触即发的大战都与之无关。
这恰好给了随行的孙策机会,此前他随袁术于本阵之中,一直没有独立行动的时机,一旦收得军令,他立马去寻同来豫州的周瑜,与他商议要事。
周瑜出身名门,乃庐江周氏子弟,亦是此前刚致仕的光禄大夫周忠之从子。而孙坚讨董时,徙家于庐江舒县,孙策与周瑜就此相识。两人既是同岁,情趣相投,又都是心怀大志的少年,故而结为兄弟,共图大计。此时孙策与他要商议的要事,也正是万里大计的第一步。
孙策压抑激动,对周瑜说:“袁术无能,坐失战机。还妄图与龙首作战,我看他的结局,是要被切成块扔进河里喂鱼的。但这也正是我成就功业的良机啊!公瑾,你说我是该踟蹰不战,收揽人心,还是该密谋反正,归顺朝廷呢?”
周瑜此年与孙策同岁,年方二十一,生长得皮肤白皙,容貌俊美,有非常之相。他好音律,虽随大军出征在外,仍携琴瑟出征。听着孙策言语,周瑜面有所思,用手指轻勾琴弦,慢弹《鱼戏莲叶曲》,曲风如涟漪澹澹,叶上水烟。
孙策原本心中激荡,但听闻周瑜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