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贵(2/4)
为尚书令,正可体现天子无私,秉公执政。魏讽则是荆北名士,早入太子府内,刘燮喜他口才出众,胆大机敏,在朝中辩论是非,常常无人是他对手,正可用于推行政令。
而庞统的入选则出乎常理。毕竟在庚寅之变时,庞统曾劝谏刘燮开城纳降,两人一度发生冲突,旁人都以为庞统会在新朝失势。但刘燮考虑到他是陈冲学生,前段时间在宁州平乱也卓有成效,还是拔擢他为中书监。如此既可以向陈冲旧部示好,同时也是刘燮向陈冲的一种表态。既然庞统曾多次劝谏自己,如今招他入台,也有广开言路、纳谏如流之意。
台臣定下后,刘燮也就得以按原本计划,推行自己的论功、罢兵两策。他先是诏五府都督陆续入京,刘燮将此两事向五大都督提起,征得同意后,刘燮又趁势提出移镇一事,即让五都督更换防区,名义上以马超出镇南府,魏延出镇北府,张飞出镇西府,关羽出镇东府,袁谭则调回上林,以此来防止五府内部串联,也方便推行政令。
而为了尊崇宿老勋臣,刘燮为其将号加字,袁谭为征东大将军,张飞为征西大将军,魏延为征北大将军,马超为征南大将军,至于原本的大将军关羽,则更号为元帅,位列丞相之下。
不过对刘燮来说,这不过是权益之策,他的最终打算还是收回五府兵权。所以在各都督抵达雒阳之后,就以交接杂务为理由让他们逗留京师,自己则向各府派遣监军,并打算由这些监军来推行论功,以便从大都督手中分权。每府各有左右监军两人,都是刘燮的好友亲信。
出于本土人避嫌的原则,派到北府军中的是钟繇长子钟毓与卢植之子卢毓,派到东府军的是王凌族弟王昶与陇西名士杨阜,派到西府军的是荀攸长子荀缉与建宁降臣李恢,派到南府军中的则是牵招长子牵嘉与张飞长子张包,而在上林军中的,则是东朝降臣司马懿与济阴人周不疑。这些人担任的官秩并不高,无非是千石而已,但是权职极重,可过问府军内各项事务,对于这些青年人来说,可谓是一步登天。由于任命多是刘燮在百尺楼中颁布,时人也将这十人称之为“百尺十龙”。
地方安排上,刘燮又重新划分州郡,安排了一批太守刺史。如并州以黄河为界,在西河至银川一带拆出朔州,汉中至武都、阴平、巴西一带拆出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