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彭城侯(2/4)
三。 说到这,大家都很感慨,说当今陛下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挑选的俊彦中,已有周不疑、司马懿两人脱颖而出,老臣们纵使再有意见,恐怕也无可阻挡了。一时间,众人纷纷去向司马懿敬酒,提前祝贺他高升,甚至有人听闻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十岁出头,还未订婚,便暗自里谋划与其结亲。毕竟根据刘燮的喜好来看,恐怕要不了两年,司马懿就能执掌一府,分镇一方了。 只是元帅关羽的面色却很不好看,他见到司马懿后,仅礼节性地聊了几句,既不嘉奖也不斥责,很快就草草离开,不再与其言语,这实在不像是一个对待功臣的态度。但众人也知道,元帅向来就不喜欢世家子弟,而且也不修饰言辞,所以常常没有好脸色,今日再见,大家对此也都见怪不怪了。 黄忠为此特地开解司马懿说:“元帅和我们都老了,以后再要纵横南北,横行天下,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情。元帅虽说对你有偏见,但从不会影响请功,你不要太担心,以后也不要辜负天子一番心意啊!” 司马懿对此自然也是满口答应,只是一旁的廖化却说:“事情倒并不一定如此,我听说,元帅并非是不喜仲达家世,而是对杀俘一事不满,出兵前,他曾就此事上报陛下,想换下仲达,不过陛下压下来了。”众人听了一惊,廖化又对司马懿道:“杀俘一事,乃我军中大忌,恐怕对你的封赏会有影响,你须得做好心理准备,以后也绝不可再做。” 司马懿颔首,也连连说:“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心里也后悔不已啊!”不过他脸上虽是懊恼神情,心里却又是另一般想法:杀俘驱民这件事,本是他拿准了天子欲立功的心态,算定其不会在乎才如此作为,而周遭的同僚对此也不甚关心,只凭元帅一人的权势,能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呢?毕竟此次东征的主帅,名义上还是天子。 事情发展果不出他所料,四日后天子刘燮抵达义成,初次接见参战诸将时,就完全不吝惜自己的欣赏,当众夸赞司马懿之才华,将其比为田单、赵奢,却只字不提杀俘一事。而后巡视汉军各部,遍览三军,又夸奖说:“诸部之中,以仲达为首,徐如山林,巍然不动,颇有细柳之风。” 次日,刘燮令陈琳书写